律师文章
专注法律服务
深耕专业领域
专注法律服务
深耕专业领域

法律人的“幸福感”——《一张图读懂法律》第二版(序)

田庭峰
2015.06.08
上海
分享

  《一张图读懂法律》再版主要是因为本书是以图表的形式,将每部法律都以一张图来展现,简明扼要,清晰地表达了法律的主旨,是一本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地看懂每部法律的整体架构和主要内容的法律工具书。自2013年8月第一版出版以来,近两年我国通过了大量新的法律法规,还对很多的法律进行了修订,出台了很多有可操作性的司法解释。在成文法典的国家,每一部法律法规的出台,都意味着它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将在经济领域更改部分的市场竞争规则和商业模式的转换。法律变了,规则变了,本书内容必须更新,否则本书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这本书第一版的良好销量,也使我们有勇气对本书进行系统的梳理,更新法律法规。根据读者的反馈,对本书的法律法规进行增删,修订再版。记得当这本书的创意出来时,我们也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样一本看似简单、枯燥的书,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吗?受众群体又是哪些?事实证明,我们还是赢得了一些读者,包括正在读这本书的您,谢谢您,是您让我们(包括本书的编辑薛晗等幕后英雄)的辛勤努力有了价值,也有了这次本书的修订再版。

 

  原本也想请位法学名家帮我们写个再版的序,但想来想去,还是认为我们自己来写比较合适。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这本书不能算什么著作,其实就是一本法律检索的工具书,只是想改变大众一贯的“法律是冷冰冰的”这一认知,用思维导图这种形式作为呈现的手段,把法律变得有趣些,可读性强些。正如同中国的既往教育有太多的“知”,但缺乏“智”。我们认为,学习、教育的目标是把知识领域引向智慧,把短暂的所得、临时的信息逐步幻化成跟着你一生、融入生命的收获。让“知”变成“智”,让只停留在每天口头上重复的、看起来和生命的实质没有任何逻辑瓜葛的东西,沉淀在心里,让它变成您生命中不离不舍的追随,变成与您息息相关的智慧,进而让这些智慧变成行动的指南。潜心学习与修行能形成我们做人的原则、做事的底线,产生某种敬畏。这种敬畏让我们逐步明白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这种敬畏会成为养成生命中好习惯的助力,受益终生。所以学习的终极目的显然不是只获得知识,甚至也不是仅仅获得智慧。其实除了获得智慧,人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在短暂或者漫长的生命中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就借这本书的序,谈谈我作为一个律师--一个执业17年的律师,从2005年开办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至今,现在天天要和所内100多名律师打交道的律师所主任的幸福感悟。那么,我们就聊聊为何中国人缺乏幸福感这个话题。

 

  一、中国人普遍缺乏幸福感的原因:没有相对统一的能达成普遍共识的价值取向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在那个刚刚结束一场文化浩劫的中华大地和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无疑指明了方向,并且绝大多数人在心目中迅速对什么是“老鼠”达成了共识。于是中国形成了激荡三十年的“野蛮生长”,大家都应当读读吴晓波先生的《激荡三十年》和冯仑先生的《野蛮生长》两本好书。

 

  今天再来看这句话,再思索这句话,似乎多了一些不一样的感悟。因为锁定目标的单一化,会让生活没有了情趣和快乐,生命的意义也就显得单薄。人的一生或长或短,但需求总是不断变化的,到底什么是会为我们带来幸福感的东西,每个个体的感知不尽相同。同理,如果目标单一化,过于强调某一目标达成,甚至于为了达成某个目标而有意无意忽略到民众的多个需求底线时,社会的局部反应就可能出现。在中国经济进行到“新常态”的今天,如何评价和规避一些无法预知的风险?

 

  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感?我个人认为,在文化呈现多元化的今天,无论有人说什么、做什么,都可能会有坚定支持的声音和坚决反对的声音。

 

  那么什么是我们缺少幸福感的缘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想还是可以达成一个基本共识:莫名的焦灼和强烈的不安全感。我们可以减少焦灼、减少不安全感的重要手段是什么?达成对某件事情,或某些事情在发生前对其未来结果(成果)的普遍共同认可的或好或坏的预期是根本。

 

  不是我们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在互联网时代,要求大家都必须做什么已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但我们可以通过规定什么事不可以做,并严格执行兑现不可以做的事做了会有什么样后果的方式,重建在互联网时代的全民共识。正如同,我们到了成年以后,可以不明白自己要什么、做什么,但一定要先想明白自己不要什么、不做什么一样。

 

  二、法治中国是促成全民达成共识,增加全民安全感、幸福感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保障

 

  说到这里,也许很多读者已经明白笔者的目的。对的,就是宣扬并强调法律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民众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依法治国,国家才有希望;只有重视规则,遵守规则,国人才能得到“地球村”其他“村民”的尊重;只有建立在契约精神基础上的全民诚信体系,国家才真正有未来;只有全民对法律有敬畏之心,而非把法律仅仅当作工具使用,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例如,2015年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接力信贷市场成为社会融资新生主要力量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的今天,在一天的股市交易额以万亿作为计量单位的今天,我们的规则是否完备?当年主要设立目标之一是为国有企业解困的中国股市,会不会在今天帮助高负债的企业甚至地方政府以“证券化和股权融资”的方式摆脱信贷压力解套后,小散户全面接盘进入后就变成一地鸡毛的惨状?让全民创业热情、股权市场焕发出的激情瞬间冷冻,形成股灾的多输局面?问题越大,机会越大,没有问题就没有了机会,但必须在机会来临时,同步建立、完善预防问题出现的长效机制和解决问题的规则。我个人认为未来中国股市是否可以长期健康发展,不可能长时间仅仅依靠社会资产配置方向的转移来作用,主要取决于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建立和完善,并且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但规则的执行仅靠证监会、银监会可以做到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要让全民了解规则,懂得规则,明白每一种游戏的风险程度,对预期的后果有明确的预判力,明白如何在规则准许的框架下进行有效的博弈,并且在企业或机构违反游戏规则时,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如何快速、有效地以符合商业逻辑的方式保障自己的权益。这一切都要靠对法律、对规则的了解和把握。对于普通人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可以快速了解、掌握常用的法律法规,帮助大家提升对法律的认知水平,进而帮助大家在做一些事情前能够从法律这个维度再重新评估一下成功的概率和法律后果(成果分享),这就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和初衷之一了。

 

  还有,我个人认为,现在我国的网民群体中有三类人最活跃:有信仰的博学多才者、没有信仰的博才多学者、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者。在一件事情上往往各种声音交杂,甚至很多正能量的声音被淹没。这种情况下,什么最重要?将冷静的思考转化为符合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符合现代商业逻辑的价值观才是理性思考的关键。比如,今天中国大量的立法、执法应当更多地体现公平,还是平等?这个简单而又严肃的话题。平等像,所有的标准是一致的。公平是像,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不同的对待。

 

  三、律师的幸福感是什么

 

  这个问题,无法直接回答。但我想说,人至中年,最大的感悟:后悔的不是自己做过的事情,无论好与坏;而是曾经想做而没有做过的事情。律师恰恰可以在别人的世界里去感知人间冷暖,人生百态,我们无法延展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我们用每一个案件、每一个项目来感知、感受着中国的点滴变化

 

  我们这一代律师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因为赶上中国经济的转型时期,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新的法律服务类型,去接触各个阶层客户不同的需求定义及法律服务内容需求层出不穷的新变化、新机遇;我们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同时与固有管理思维理念和传统既得利益的群体在市场经济行为下的博弈越来越强烈。所有的商业风险最终均折射在法律风险上。商业风险就是法律风险,法律风险防控就是一个商业风险可控化的过程,需要我们所有人一起学习,一起努力。

 

  律师也是一个要终生学习的职业,我很庆幸选择了这个职业。如今我喜欢将2005年开办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解释成一种试探。事过境迁,当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十周年时,我往回看,它揭发了我不愿承认的懦弱,或提醒了我从不自知的坚强,只是当时的我不知道这两者对我都是好的。

 

  学习法律的最大好处是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或者一个机会时,无论成功与否,都能更明白什么是成功的要素,更明白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更明白什么时候我们不得不与内心的最后一点倔强谈和,更明白无论遇到什么事如何坦然面对。

 

  最后,我们再一次落入俗套,还是要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薛晗,因为第一版时,没有机会告诉读者朋友,我们的书名《一张图读懂法律》就是薛编辑的智慧,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我们第一版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这个好的书名是密不可分的。另外,也要感谢为本书创作付出辛勤努力的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的刘晓笑、李亚杰同学。当然,仍然更要感谢的是正在阅读的您,是您的阅读让我们的书有了全新的意义。若这本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希望每年根据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再版一次,所以您的建议就有了更大的价值,希望您能提供宝贵的建议(sunhold@sunhold.com.cn)以便指引我们更好地修订本书,为您带来持续的价值,为法治中国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